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大量传统劳动力或被取代,人力资源模式也将发生变化。

人工智能冲击就业市场

目前,人工智能已经开始在制造业、交通运输、客户服务等领域占领劳动力市场。很多企业表示,人工智能降低了企业人力成本,提高了供应链物流、客户服务等的效率。例如,物流公司利用模型分析与机器学习,预测包装流量、交货量和交货状态等,提高物流效率。在零售、金融、保险、医疗保健等行业,基于人工智能的聊天机器人可帮助客户快速获得信息并进行交易。网络视频平台可根据用户的观看记录推荐相关视频,从而提升用户体验,延长用户在平台的停留时间。谷歌公司前执行主席埃里克·施密特表示,计算机可以从数据中检测到一些人类看不到的微妙模式。

但是,在人工智能受到企业欢迎的同时,有人质疑企业的出发点只为削减成本,使利润最大化,而不考虑人工智能的负面影响。摩根大通研究所主席戴安娜·法莱尔担心人工智能的兴起会导致类似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社会动荡。她认为,国家的经济战略缺乏为工人提供从低工资岗位向高工资岗位发展的明确路径。“技术是个中性概念,如何对其进行组织管理来应对就业市场的潜在变化,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法莱尔说。

有研究表明,在未来20年里,人们目前所从事的工作大约有一半会消失,同时,也会产生大量新的工作。因此,在很多人看来,重新设计教育课程非常必要。

重新审视人类的独特性

未来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工作,对这一问题目前还不能完全给出答案。但是,人工智能迫使我们重新审视人类的独特性,并思考人类需要增强哪些方面的技能。麻省理工学院数字经济项目主任埃里克·布莱诺夫森表示,在共情和艺术创造等方面,机器无法同人类相提并论。也有人认为,人类的判断能力、领导能力、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独具优势。如果人们主动成为“终身学习者”,并且拓宽学科领域,在未来可能更具市场价值。未来的挑战不是“我们是否能够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而是需要考虑工作的质量以及具备什么样能力的人可以胜任这些工作。

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丹妮拉·鲁斯表示,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所有人获得更好的生活,还有很多潜力尚未开发。在推动技术进步的同时,我们还必须确保人工智能朝着有利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迈进。

就在2018年10月,麻省理工学院宣布斥资10亿美元进一步推动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研究。据称,这是迄今为止美国学术机构对计算机和人工智能领域最大的一笔投资,该项目的核心部分是成立一个新的学院。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冯黛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