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与全球组织创新实践者共探AGI时代组织创新先机。

导语

2025年9月13日,在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期间,由蚂蚁集团携手香港大学,联合《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特别策划的「重构未来:面向AGI的组织创新与人才发展」见解论坛圆满落幕。本次论坛汇聚全球组织创新实践者、学者与企业领袖,共同探讨了在AGI浪潮下,组织如何重塑管理模式、培育新型人才,并在科技与人文之间找到平衡与突破。

正文

“在利用我来降本增效之外,哪些岗位是需要永远留给人类来做的?”“当生计不再依赖劳动,你还要工作吗——为收入,还是为成为某种人?”在2025外滩大会收集到的AI向人类提出的十大问题中,与工作有关的2个问题在场内被观众票选为最关心的问题。

随着AGI技术的迅猛发展,组织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结构性变革。机器逐渐承担起重复性高、逻辑性强的工作,而人类的角色则加速向创造力、情感联结与意义构建的方向演进。在这一背景下,组织架构、管理模式与人才战略纷纷迎来重塑契机,同时也伴随着文化融合、伦理挑战与人才转型的多重考验。

然而,技术的演进从未改变一个核心命题:一切的终点,始终是“人”。在效率至上的技术洪流中,如何坚守对人的尊重、对意义的追寻、对价值感的守护,成为每一个组织必须回答的时代之问。AGI不仅是工具,更是镜像,映照出人类在智能时代不可替代的价值——情感、共情与创造力。

在此背景下,「重构未来:面向AGI的组织创新与人才发展」见解论坛应时举办。论坛期间,多位来自企业、学界与创业前沿的嘉宾从组织架构、人才战略、领导力重塑,及人文伦理等角度,分享了他们在AGI时代组织创新与人才发展方面的深度思考与实践经验,共同探讨了组织应如何重塑管理模式、培育新型人才,并在科技与人文之间找到平衡与突破。

(吴敏芝 蚂蚁集团资深副总裁、首席人才官)

在「面向AGI的未来组织——蚂蚁集团的思考与实践」开场演讲中,蚂蚁集团资深副总裁、首席人才官吴敏芝提出,AGI时代呼唤组织向有机生命体进化——更敏捷、开放、信任,以持续活力应对不确定性。对此,她从组织、人才、文化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组织成功的关键在于坚守“以人为本”,充分授权、激发意愿,让人才从执行者转型为拥有“智商、情商、爱商、AI商”的创造者。文化是土壤,必须构建开放、简单、互信的环境,拥抱变化。领导者需成为业务与组织“双一号位”,HR则要升级为战略伙伴与文化奠基者,二者协同共舞。最后,她总结道,在AGI时代,伟大的组织也许不在于拥有最强模型与算力,而在于由伟大愿景所点燃的、充满温度的人机共生关系,其永恒的竞争力,正是驱动这个生命共同体生生不息、加速进化的内在力量。

(陈龙教授 为溪创始人、罗汉堂秘书长)

为溪创始人、罗汉堂秘书长陈龙教授在「AI时代的智能组织和智能工作者」演讲中指出,AI是信息革命的新阶段,其本质是“赋能者”而非颠覆者。企业应运用推理能力,将AI与自身数据和场景深度融合,推动组织向“智能组织”进化。在这一过程中,商业规模与人力规模逐渐分离;中间层精简,组织结构更加扁平;组织分工从“职能导向”转向“目标导向”; 基本工作单元变成“人机协作小团队”。他指出,真正的智能组织不以技术强弱为标志,而取决于能否有效整合人机智慧,实现系统化协同与持续进化。为此,企业必须回归客户价值,推进“业务系统化→系统Agent化→组织与人才重塑”的转型;个体则应成为兼具AI能力、协同能力和人性优势的“智能工作者”。

(曲增波蓝色光标传播集团高级副总裁、人力资源负责人)

蓝色光标传播集团高级副总裁、人力资源负责人曲增波在「AI时代的组织创新与迭代」演讲中介绍道,蓝色光标在AI时代的核心战略是“用AI的底层逻辑重构一切”,致力于成为真正的全球化与AI营销公司。她强调,组织要构建目标驱动、高度灵活的“液态组织”,需从结构、能力、管理和文化四个维度全面进化:打造兼具数据底座与AI素养的人才梯队;同时贯彻“AI First”决策原则,将AI能力作为管理者核心要求与激励标准;并培育自驱、透明、敏捷的文化土壤。这一切变革的基石是“一把手工程”,需要领导者率先垂范、持续推动,方能实现人与AI的价值协同,最大化释放组织的创造力与战略潜能。

(Yucheng Liu 出海去孵化器创始人)

出海去孵化器创始人Yucheng Liu在「从"一人独角兽"到组织革命-AI时代的创业新形态」分享中指出,在AGI时代,“一人独角兽”正从愿景走向现实,AI极大地赋能个体,使得“人+AI”即可构建超级团队,实现从创意到商业变现的极速迭代。这不仅意味着个人生产力的革命,更倒逼传统组织形态向高度扁平化、去中间层演进,未来组织将更多呈现为“高阶决策者+领域专家+AI”的敏捷单元。同时,公司本身需向孵化平台转型,通过构建内部创业机制和准合伙关系,激发个体的高主观能动性与端到端责任担当。历史的经验表明,每一次人机协作效率的飞跃,终将引发组织协作方式的迭代与变革——最小单元,正蕴藏着重塑商业生态的最大能量。

(高继扬星海图首席执行官)

星海图首席执行官高继扬在「具身智能的组织建构挑战:流程与创新」演讲中介绍道,星海图作为具身智能领域的领先企业,以“整机+智能”为核心战略,同时融合“硬件基因”的流程管理与“软件基因”的创新驱动与人才密度,致力于构建开放、共赢的具身智能应用生态。他指出,组织需在追求可靠性与追求创造力之间找到平衡,其增长动力应从依赖人力规模扩张,转向利用AI工具系统性提升各岗位效率。这一转型必须由一号位亲自推动,并以透明方式引领团队共同适应。未来,优秀创业者的核心职责不再仅是管理人,而是管理好人机混合的智能团队——人类突破自我局限,AI赋能个体潜能,共同驱动业务走向指数级增长。

(圆桌对话:「人机共融-未来组织的变与不变」)

在论坛最后的「人机共融-未来组织的变与不变」圆桌对话环节,《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执行主编程明霞,蚂蚁集团资深副总裁、首席人才官吴敏芝,为溪创始人、罗汉堂秘书长陈龙,香港大学人工智能、组织与管理中心主任李晋,DeepWisdom创始人兼CEO吴承霖针对AGI对组织产生的影响,分别从宏观趋势、人的价值、技术平权和行动信念等方面,带来了极具启发性的观点:

陈龙教授指出,我们正处在一个表面混乱却充满机遇的时代。AI不仅没有削弱人的作用,反而通过提升人才密度与智能密度,重塑组织的竞争力结构。他提醒我们,“混乱是一个巨大机遇的时代”,真正有活力的大公司或具备长板的小团队,都将在这个技术融合与认知重构的时期找到爆发点——关键在于能否保持文化上的透明与沟通,在变革中建立信任,这才是未来组织真正的韧性所在。

吴敏芝女士则从人的本质出发,强调快乐与信任是组织健康的底层密码。她结合自身在蚂蚁的实践提出,无论技术如何演进,“做快乐的自己”才是持续创新的来源。她认为,HR和工作机制的核心使命是推动人岗匹配、修复信任纽带——这不是靠流程堆砌就能实现的,而是要靠管理者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让每一个个体被看到、被认可,从而自发地与组织走向共同的目标。

李晋教授则以乐观而诗意的视角看待AI带来的平等化效应。他提出,“AI让大家变到了80分”,过去因能力不均衡而导致的创新门槛正在消失,人们反而有更多机会探索多元可能。他的建议是:在这个“可以爬十座山”的时代,重要的是保持开放和尝试的勇气,在技术赋能的环境中重新认识自己、定位自己,最终将AI转化为个人价值实现的加速器,而非焦虑的来源。

吴承霖先生作为AI领域的创业者,直言面对AGI的压力必须主动进化。他强调“不要畏惧,茁壮成长”——未来的组织形态可能需要AI参与管理、提升协同效率,甚至重塑目标体系,但越是如此,人类越需要在现实挑战中保持热情与清醒。他提醒大家,唯有主动学习、持续构建个人IP和深度思考的能力,才能在技术洪流中成为不可替代的行动者。

这些观点虽视角各异,却共同揭示出一个核心:未来的组织,既不是技术的单向演进,也不是传统的简单延续,而是“人的价值”在技术融合中的重新回归——信任、快乐、探索与勇气,将成为人机共融时代中最珍贵的力量。

真正的组织创新,从来不只是技术的迭代,更是人与意义的重新发现。

本次「重构未来:面向AGI的组织创新与人才发展」见解论坛清晰表明,在AGI重塑规则的时代,那些最终胜出的组织,必将是技术效率与人文价值深度融合的“生命体”:它们以信任为基、以人为中心,在机器智能与人类创造力之间找到动态平衡。

未来已来,唯有关注人的成长、文化的塑造和意义的守护,企业才能在变局中构建可持续的竞争力——这不仅是一种战略,更是一种责任。(内容来源:2025上海Inclusion · 外滩大会)